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月11日对法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日子。这天标志解禁的开始。至于效果,官方会在6月里衡量。政府还是保持谨慎,希望逐步推进解禁。
 
  解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大部分法国机构都参与其中。机构跟机构之间的权限之争,以及职业官员和民选官员之辩,让我想起刘震云的小说。刘震云在中国很有名,在法国也是。他有七本小说被翻译为法文。
 
  五月11日——解禁的大日子
 
  巴黎的商店开门了,咖啡馆和餐厅除外。运动场、剧院、电影院、博物馆都还关着。所有原计划春天和夏天举行的活动都取消。疫情的改善,卫生和消毒措施的实行,让生活部分回归日常变得可能。管制的情况暂时终结,每天只能出门一小时的规定也随之解除了。
 
  整个法国被划分为两个区域:红区——包括北边、东部地区和巴黎大区,这些地方病毒威胁仍在。绿区——病毒威胁比较小的地区。在绿区,人们能去公园、公共花园、还有一些海滩。中学和小学恢复上课,这样家长能回归工作。巴黎人曾有不少跑到乡村的第二居所躲新冠,现在也开始逐步返城。
 
  最大的挑战是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地铁、大巴、郊区火车,在疫情之前都被挤得满满。要让人们在公交上保持一米距离,简直是不可能。而且人们乘坐公交的时候,或者返工的时候,必须戴口罩。远程工作还会大量进行。其实现在雇主和员工都挺喜欢远程工作,这避免了交通的时间成本。
 
  困难仍在
 
  对公众而言,最大的风险是公众行为是否能按规改变。在巴黎,从这周一解禁开始,沿着塞纳河,沿着运河边,满满都庆祝重获自由的巴黎人,没有戴口罩,手里还都拿着酒。警察不得不来干预。巴黎不再是空旷、安静和没有污染的样子。人总是社会动物,从心理层面看,禁足是难以持久的。
 
(解禁后的巴黎)
 
  尽管法国政府提供了失业救济,救济金额在欧洲也算是数量最高的,但给企业的帮助会逐步减少,裁员不可避免,政治和社会压力也必然会随之而来。
 
  口罩的传说
 
  无法组织口罩大规模生产,无法进口足够口罩,这是目前对法国政府指责的主要来源,马克龙总统及其内阁的公众形象持续受到负面影响。
 
  口罩对于医疗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对教师、对那些在公共领域服务,需要和人们接触的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大众还是很难买到口罩。有的城市承诺给所有市民发口罩,但无法兑现承诺。超市倒是给大家一个惊喜,宣布口罩的公开售价比药房便宜很多。口罩变成了超市的核心商业策略。
 
  大众肯定想尽可能不带口罩,但担忧还在,而且在禁足解除的第一阶段里,凡是离开居所的人,戴口罩是必要条件。大家还是要尽可能谨慎。
 
  检测数量逐步上升,尽管比公开宣称的要低不少。负责跟踪检测结果,负责追踪接触,负责组织隔离的机构总算理清,并开始增员了。这是否意味着,政府机构内部的权力斗争可能结束了?
 
  刘震云的好题材
 
  说到官员内斗,我想起来刘震云的一个很不错的短篇小说,题目叫《官人》(法文版译名为《Les Mandarins》),2004年被翻译为法文。刘震云在中国非常知名,我也写了三篇关于他的评论。他的小说不少被他的好朋友冯小刚改编为电影,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刘震云小说《官人》的法文版封面)
 
  在法国,刘震云有六本书被翻译出版。他的译者安博兰(Geneviève Imbot-Bichet)为其法文版增色不少。2018年4月,刘震云被授予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Lettres),颁奖人是法国大使。刘震云很高兴,他喜欢媒体的曝光,也说过自己在两国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谦虚不是他的主要特点之一呀。
 
(刘震云获得骑士勋章)
 
  我曾经两次见过刘震云。2013年11月,在Gallimard出版社组织的一场活动上,他带来了自己的两本小说《温故1942年》,一篇关于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故事。关于这场饥荒的回忆几乎都被抹去,这个不错的故事将这段记忆带回。
 
  另外一本书为他获得了2011年的茅盾奖,叫《一句顶一万句》,也是取材河南,涉及前后60年的两代人。故事关于孤独,关于在历史宏大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但是他的获奖,在我看来,文学不是主要的原因。
 
  2017年刘震云又来到巴黎,和他女儿刘雨霖一起,推荐《一句顶一万句》的电影版(英文名为Someone to Talk To),父亲写书,女儿执导。在巴黎政治学院组织的活动上,我又见到了他。当时有不少学生来听他演讲,到场的中国学生尤其多(这个学院总共有450名中国学生)。
 
  刘震云获得听众的追捧。这个场合,与其说是一个作家的见面会,还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名人身份。他的写作和才华给大众带来乐趣,他在现场也巧妙避免了回答一些尴尬问题。其实真正读过他小说的学生并不多,尽管他的小说很易读,人物并不复杂,主题探索上有些浅尝辄止,尽管充满幽默。
 
  例证之一,是他的小说《手机》,被冯小刚改编为电影。这部作品挺有趣,但有些刻意。电影比他的书火多了。而由他撰写,冯小刚导演的另一个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也是这样。
 
(刘震云和冯小刚)
 
(刘震云小说《手机》的法文版封面)
 
博客介绍:
瘟疫、禁足与文学  ( C.C.C, Coronavirus, Confinement et Culture à Paris)
 
新冠疫情,被迫禁足。在法国,尽管希望我们的居家时间比武汉短,但也不敢抱太大希望。这个危机,像中国人常说的,是危也是机。 在禁足期间,可以阅读、看电影、在线看博物馆,这几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良机。
 
这也是这个博客的期望:疫情中充满信息,关于公共卫生的、经济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瘟疫、禁足与文学博客”是一个门外汉的观察,也是每日生活的记录——来自巴黎,来自春天——博主相信,细微点滴或许比政客的宏大叙事更加真实可感。
 
 
 
 
 
话题:



0

推荐

Bertrand Mialaret

Bertrand Mialaret

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曾为跨国企业高管,多年在埃及等北非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工作和生活,也常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出差。他以个人身份曾多次到中国旅行,其中大部分是参与协助一个旨在帮助贵州苗族和侗族儿童发展的非政府组织。他多年来一直对中国文学抱有热情,为法国媒体和自己的博客撰写介绍中国文学的文章。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
  • 文章归档
2020年 8篇